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

网站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 > 政府信息公开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 > 专题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 > 历史规划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印发亳州市“十三五”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8-29 00:00 来源:市政府办 浏览:
【字体大小: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亳州市“十三五”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7年8月23日

亳州市“十三五”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促进“十三五”期间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7〕37号),促进我市“十三五”期间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确保到2020年与全市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促进经济跨越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我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交通、水利、信息、科技、环保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文化服务、垃圾污水处理等公益性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先安排民族村实施老村级道路加宽改造、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和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等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项目。优先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整体推进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项目,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时向民族村倾斜,到2017年底贫困民族村实现通自来水,民族村全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提升供电能力和质量。
  (二)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民族村“一村一品”健康快速发展,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培育一批畜禽、设施蔬菜等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扶持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加速培育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优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数民族市级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和特色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培育壮大少数民族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或示范家庭农场10家、特色产业基地3家、“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落实扶持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优惠政策,加大财政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扶持我市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民族企业质量品牌升级,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民族、地域特色的省内外知名品牌。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支持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旅游品牌,在配套奖补资金安排上予以适当倾斜,促进我市民族特色旅游与文化、产业、生态、乡村建设等融合发展。
  (三)加快少数民族特色村保护和申报。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规划建设指导,推进全市民族村建设规划全覆盖。争取到2020年,建成1个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民居特色较为鲜明、民族文化有效传承、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建设少数民族美丽乡村,各地在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时,应优先考虑将一定数量的民族村作为当地培育建设的重点。优先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和符合条件的民族村纳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
  二、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建立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建立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台账,优先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少数民族贫困户。健全帮扶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帮扶民族村工作。支持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每个从事农业产业的少数民族贫困户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增收。每个有条件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和少数民族贫困户至少发展1项特色种养业,有条件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光伏扶贫,重点支持少数民族贫困村和无资源、无劳动力、无收入来源的少数民族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少数民族贫困户基本生活收入。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支持少数民族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做好婚进少数民族群众扶贫帮困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机制,稳定实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现行标准下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三、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提高民族教育发展水平。普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前教育,推动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向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倾斜,支持民族村(社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我市义务教育薄弱的民族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落实提高民族小学教师待遇政策措施,在同等条件下,民族学校教师优先评定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
  (二)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大力推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创业带动就业,建设一批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层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全覆盖。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少数民族特色技能型产业,支持发展中小微企业。足额保障以少数民族群众为培训对象的职业技能培训经费,实施少数民族农村实用人才“千百培训计划”,优先安排少数民族农民参加“职业农民培育”“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皖北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培训工程,努力培养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少数民族农民骨干队伍。支持婚进少数民族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维护少数民族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实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本社会服务机制,在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为各族群众提供保障。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群众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的投入力度,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少数民族特色养老机构建设,不断满足少数民族特别是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养老服务需求。加强少数民族殡葬服务管理工作,完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
  (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健全和稳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倾斜。鼓励医务人员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医疗帮扶。支持有条件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远程医疗。
  (五)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加大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到2020年全面建成功能配套、服务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少数民族文艺创作,积极参加全省少数民族文艺展演活动。在全市性重大文化活动中,优先安排少数民族文艺节目参演。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加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支持有条件的民族聚居区设立少数民族文化陈列室,鼓励民族学校开设民族传统文化课程。保护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参与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力创佳绩。
  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立健全与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知识分子沟通联系机制,每年至少召开1次以上座谈会,充分发挥其在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加强对民族关系状况的调研工作,建立健全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坚决纠正和杜绝违反党的民族政策、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坚决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示范。加强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每3年开展1次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和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评选命名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内容,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评体系。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三)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支撑体系。建立健全党政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机制、考核测评和验收机制、评选推荐和退出机制,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责任考核,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督查制度。不断健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政策和工作体系。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费保障。
  五、创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
  (一)提升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贯彻实施党和国家、省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民族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加强对民族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大力加强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宣传教育,加强广大干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培训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普法教育。承担行政执法的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必须具备行政执法资格。
  (二)加强城市民族工作。加大城市民族工作投入,各级财政应统筹安排城市民族工作经费。各地应当根据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确定城市民族工作重点街道、重点社区,并重点在组织领导、工作力量、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加强。强化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完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统计,建立综合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依法保障和满足城市少数民族群众饮食、节庆、婚嫁、丧葬等方面合法权益,严禁民族歧视。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县区,要将宗教活动场所、少数民族公墓、清真餐饮等少数民族服务设施科学合理地纳入城镇建设相关规划,扶持清真食品和餐饮发展,加强清真食品监管。
  (三)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少数民族人口万人以上的县区,其县级领导班子中要有少数民族干部,争取在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人口5000人以上的县区,其政府组成人员和人大、政协常委中要有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人口20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其党政领导班子中要有少数民族干部。统战、民族等与少数民族群众密切联系的部门领导班子中要注意配备少数民族干部。要根据省里统一部署,有计划地招录少数民族公务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统战、民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密切配合,每2年对各地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情况开展督查。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
  (四)加强民族事务管理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民族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建设,健全机构,充实力量,选优配强民族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少数民族人口较多、民族宗教工作任务较重的地方,要进一步落实民族宗教工作目标责任制,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市对县区目标管理考核,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列入县区、乡镇(街道)政府年度督查计划。建立健全预警监测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
  六、充分发挥政策支撑作用
  (一)完善差别化扶持政策。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贫困人口、交通状况、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市财政安排少数民族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健全各级支持少数民族发展的投入长效机制,通过现有资金渠道,重点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脱贫攻坚、少数民族事业。市级涉农财政资金要加大对民族村的投入。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生态保护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民族文化传承等领域项目投资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和民族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并融资。继续落实完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
  (二)完善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强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所在县区发展主体责任,健全县区领导包保民族村(社区)发展机制,完善全面对口帮扶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机制,按市、县区两级联动的原则落实对口帮扶单位,创新支援方式,加大支援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公益活动及慈善捐助。
  七、强化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民委委员单位积极作用,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合力做好民族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市民委要会同有关单位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市直有关部门特别是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市民委委员单位要把实施方案相关目标任务纳入本部门、本行业工作计划。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及时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三)强化督促检查。市民委要会同有关单位加强对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做好相关工作。组织开展实施情况评估,定期向市政府报告。加强宣传,增强影响力,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附件:重点工作任务分工表

附件

重点工作任务分工表

序号

工 作 任 务

责任单位

时限要求

1

    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先安排民族村实施老村级道路加宽改造、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和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等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项目。

市交通运输局

2018年

2

    优先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整体推进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市国土资源局

2020年

3

    优先安排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项目,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时向民族村倾斜,到2017年底贫困民族村实现通自来水,民族村全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市水务局

2020年

4

    实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市发展改革委、

市供电公司

2020年

5

    力争到2020年培育壮大少数民族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10家、特色产业基地3家、“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

市农委、市财政局、市民委

2020年

6

落实扶持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优惠政策,扶持我市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市财政局、市民委、人行亳州市中支

2020年

7

支持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旅游品牌,根据旅游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在配套奖补资金安排上予以适当倾斜,促进我市民族特色旅游与文化、产业、生态、乡村建设等融合发展。

市文化旅游局

2020年

8

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规划建设指导,推进全市民族村建设规划全覆盖。争取到2020年,建成1个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民居特色较为鲜明、民族文化有效传承、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少数民族特色村。

市城乡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委

2020年

9

优先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和符合条件的民族村纳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

市美丽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城乡规划局

2020年

10

建立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台账,优先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少数民族贫困户。

市扶贫局

2020年

序号

工 作 任 务

责任单位

时限要求

11

健全帮扶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帮扶民族村工作。

市民委

2020年

12

支持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力争每个从事农业产业的少数民族贫困户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增收。每个有条件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和少数民族贫困户至少发展1项特色种养业,有条件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

市农委、市扶贫局、市林业局、市民委

2020年

13

    重点支持少数民族贫困村和无资源、无劳动力、无收入来源的少数民族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市发展改革委、市扶贫局

2020年

14

支持少数民族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

市文化旅游局

2020年

15

普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前教育,推动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向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倾斜,支持民族村(社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的民族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市教育局

2020年

16

落实提高民族小学教师待遇政策措施,在同等条件下,民族学校教师优先评定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

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020年

17

实施少数民族农村实用人才“千百培训计划”,优先安排少数民族农民参加“职业农民培育”“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皖北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培训工程。

市民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委

2020年

18

稳步实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市卫生计生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2020年

19

    完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本社会服务机制,在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为各族群众提供保障。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群众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的投入力度,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

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2020年

序号

工 作 任 务

责任单位

时限要求

20

加强少数民族特色养老机构建设,不断满足少数民族特别是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养老服务需求。加强少数民族殡葬服务管理工作,完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

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2020年

21

健全和稳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倾斜。

市卫生计生委

2020年

22

加大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到2020年全面建成功能配套、服务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市文化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

2020年

23

保护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参与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市体育局、市民委

2020年

24

建立健全与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知识分子沟通联系机制,每年至少召开1次以上座谈会。

市民委、市委统战部

2020年

25

    建立健全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坚决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违法犯罪行为。

市委政法委、市民委、市公安局、市国家安全局

2020年

26

    加强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每3年开展1次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和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评选命名活动。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市民委、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教育局

2020年

27

    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责任考核,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督查制度。建立健全党政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机制、考核测评和验收机制、评选推荐和退出机制。

市民委、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

2020年

28

加强广大干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培训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普法教育。承担行政执法的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必须具备行政执法资格。

市民委、市法制办、市司法局

2020年

序号

工 作 任 务

责任单位

时限要求

29

各级财政应统筹安排城市民族工作经费,市财政安排少数民族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改善少数民族村以外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市财政局

2020年

30

强化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完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县区,要将宗教活动场所、少数民族公墓、清真餐饮等少数民族服务设施科学合理地纳入城镇建设相关规划。

市民委、市公安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民政局

2020年

31

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少数民族人口万人以上的县区,其县级领导班子中要有少数民族干部,争取在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人口5000人以上的县区,其政府组成人员和人大、政协常委中要有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人口20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其党政领导班子中要有少数民族干部。统战、民族等与少数民族群众密切联系的部门领导班子中要注意配备少数民族干部。

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民委

2020年

32

对少数民族聚居的23个民族村少数民族高考考生给予优惠政策。

市教育局

2020年

33

强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所在县区发展主体责任,健全县区领导包保民族村(社区)发展机制,完善全面对口帮扶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机制,按市、县区两级联动的原则落实对口帮扶单位。

市民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2020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