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

当前位置: 网站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政府办 > 媒体解读
索引号: 1134160073302996XP/202207-00058 组配分类: 媒体解读
发布机构: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法治 / 公民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媒体解读《亳州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7-22 发布日期: 2022-07-22
媒体解读《亳州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07-22 11:43 信息来源:亳州发布 浏览次数: 字体:[ ]
  到2025年,我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覆盖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均达到省平均水平……
  近日,《亳州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发布,总结了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与形势,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并提出七大重点行动计划,为今后五年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要达95%以上
  “十三五”期间,全市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做到教育用地优先安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师待遇优先改善、教育项目优先落实。在全省教育发展综合考核中连续三年取得较好等次、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教育工作多次受到国家级、省级表彰肯定,为“十四五”时期亳州市教育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市教育事业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教育整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
  《规划》对不同教育阶段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分为2035年目标和2025年目标两部分:一是展望2035年目标,即把亳州市打造成皖北乃至全省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教育强市;二是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十四五”发展总目标,即到2025年,亳州教育强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教育现代化水平位居全省上游,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并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育人质量全面提高,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良性互动。
  《规划》根据总目标提出教育发展更加全面、教育服务更加公平、教育改革更有活力、教育保障更有力度、教育治理更加有效五大分目标。同时,对照国家和省“十四五”教育事业规划确定的规划目标,结合亳州市实际设置具体定性指标。
  根据亳州市“十四五”教育事业主要发展指标,到2025年,我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均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覆盖率均达100%,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比例达25%,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均达到省平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年。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导向,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以建设教育强市为主线,着力补齐教育发展短板,《规划》明确了五大重点任务。
  立德树人方面,《规划》指出,重点抓好思政工作,突出“五育并举”,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实施德育铸魂行动、智育提质行动、体教融合行动、美育熏陶行动、劳动促进行动、心理健康提升工程。
  在体教融合行动中,提出普遍建立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体系,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探索“跨校走教、共享教师”,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缓解体育师资不足问题,持续推进青少年近视防范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在美育熏陶行动中,提出探索形成文艺界优秀人才、高校艺术教师、退休艺术教师、在职艺术特长教师到中小学任教、兼课的长效机制。在劳动促进行动中,提出开齐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程,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在心理健康提升工程中,提出加强对离异家庭、留守学生、残疾学生等群体心理健康的关注,加快布局心理辅导室、名师工作室等设施,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到2025年,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心理辅导室)400所。
  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
  基础教育方面,《规划》分别阐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城乡教育资源要素配置的发展举措,提出从解决“有学上”问题向“上好学”稳步迈进。
  在学前教育上,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支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推进江宁路幼儿园、魏武大道幼儿园、药源新村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公办幼儿园收费动态调整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推动优质资源向乡村学前教育倾斜,发展乡村普惠性学前教育,改造提升乡村幼儿园。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9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0%以上。
  实施幼小科学衔接攻坚工程,计划打造50所市级试点幼儿园和15所市级试点小学。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建立幼小协同的合作机制,加强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2023年前完成完善幼小科学衔接政策举措,健全工作机制。
  在义务教育上,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新建亳州市第三十四中学(含十小)、亳州市第三十五中学、老君大道学校、亳州市第九小学、子胥路学校、团结沟小学、沉香路学校、曹冲路小学和培英中学,改扩建亳州学院实验小学、亳州市第一小学、亳州市第三十六中学(二期)等学校。涡阳县新建集贤路中学、锦绣大道中学、集贤路小学、锦绣大道小学、雷古路小学,改扩建城西中心校等学校。蒙城县新建仁和路三小、三义西路小学、附小联盟东光校区和赵集小学,改扩建三小联盟文昌路校区等学校。利辛县新建科技路学校、和平路学校、青年路学校、知行学校(小学部、初中部)、前进路学校(初中部),改扩建利辛城关学区逸夫小学、原闫集中学、第八中学、城南中学等学校。
  加快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推广联盟(集团)办学模式。到2030年,全市三县一区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探索开展寒、暑假托管服务,实施教育弹性上下班试点,保障课后服务工作经费和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待遇,助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健全困难学生教育帮扶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孤儿和困境儿童的教育关爱服务。
  在普通高中教育上,加快推进市高新区紫苑东路高中、涡阳县义正书院高级中学、涡阳县涡北高中、利辛县知行学校高中部建设。加强高中教育品牌建设,支持亳州一中打造皖北一流名校,推动普通高中开展教学课程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推进亳州一中改造升级、蒙城县第十一高中等项目建设,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到2023年底,全市基本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
  在特殊教育上,提出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特殊教育学校,促进特殊教育全学段发展。鼓励和支持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探索在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机构等增设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加大对学前教育家庭困难残疾儿童的资助。引导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随班就读、举办特教班等扩大招收残疾学生的规模。
  打造“亳州老有所学”客户端
  职业教育方面,《规划》提出重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出推动亳州由职教大市向技能强市转变。
  《规划》明确推进职业教育培优工程。积极做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问题整改工作。加快亳州职教园区专项债申请,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两期推进职教园区建设,解决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亳州中药科技学校、亳州工业学校、亳州机电信息工程学校等学校存在的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等不达标问题。
  完善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改扩建实施力度,推进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二期项目、亳州幼儿师范学校改扩建项目、亳州职教园区项目、涡阳科技学校产教融合基地建设项目、利辛县城西片区机电科技学校(职教园)项目、利辛县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北校区项目建设。
  加快中高职衔接,支持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组建区域性、行业性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中职学校设置分校或分院。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社会民生等领域重点培育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化产业学院建设,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一批紧密对接产业的特色高水平专业群。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教集团和联盟。力争到2025年,创建省级B类职业学校5所,省级A类学校2所,市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4个,组建市级示范职业教育集团6个,争创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通过实施“挂职锻炼”“特聘产业导师”等形式,提升教师“双师”素质,鼓励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到2025年,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校企“双栖型”教师、高校兼职教师等组成的“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师团队,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省平均水平。
  普通高等教育方面,重点推动高等教育提质创新,增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实现内涵式发展。计划到2025年,建设校级一流学科3-5个,新增专业8-10个,建设优势专业集群2-3个,力争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8个,推动亳州学院建设成为区域影响力较强、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终身教育方面,重点发展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提出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终身在学”的社会氛围。提出全力打造“亳州老有所学”手机客户端,开发本地特色线上学校课程资源,开通线上直播、互动交流、线上服务等系列功能,争取每年浏览学习突破10万人次。推进社区大学建设,到2025年,社区大学挂牌率达80%。
  加快扩大公办义务教育资源
  我市围绕重点任务,谋划了党建引领、师资队伍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治理现代化推进、开放合作深化、乡村教育振兴、育人环境优化七个重点行动计划。
  根据《规划》,我市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教师诚信管理体系,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办学质量评估和民办学校年检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准入和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实施“2535”名师培养工程,培养市级教坛新星20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00名、市特级教师300名、市级教育领军人才50名,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建立5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逐步建设一支层次合理、结构科学的教师队伍。
  《规划》还提到,强化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完善教师表彰奖励制度,定期开展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和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并向农村地区倾斜。
  在教育治理现代化推进计划中,将通过全面停止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重新核准招生计划、回购部分民办学校、政府购买学位、积极引导部分民办学校转型发展等路径,推动义务教育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加快扩大公办义务教育资源,推进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的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办成公办学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办教育资源的“整体需求”和“半径需求”。计划到2022年8月底前,全市市域、县域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均在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