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

亳州市气象局
当前位置: 网站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气象局 > 部门文件(业务文件公开)
索引号: 12341600485895876B/202203-00006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业务文件公开)
发布机构: 亳州市气象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 公告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亳州市气象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3-07 发布日期: 2022-03-07
咨询机构: 咨询电话:
索引号: 12341600485895876B/202203-00006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业务文件公开)
发布机构: 亳州市气象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 公告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亳州市气象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3-07
发布日期: 2022-03-07
咨询机构:
咨询电话:
亳州市气象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2-03-07 10:06 信息来源:亳州市气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亳州市气象局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在亳州市委市政府和安徽省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市气象局根据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气象部门行政执法水平和行业监管能力,稳步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强化社会服务意识。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研究部署,强化考核机制

年初,市气象局确定了全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计划,根据需要及时召开会议对本单位法治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细化考核项目、具体考核标准,加大法治工作的督查检查力度,在年度重点任务中对全市气象法治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考核制度,有力保障了全市气象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二积极履行职责,扎实推进工作

(一)强化行业监管、规范各类政策文件。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梳理中介服务清单。10月29日,亳州市政府召开2021年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暨全市防雷安全联席会议,分管副市长听取了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汇报,并对2022年的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要求。各县也召开了防雷安全监管工作联席会议。

年初发布“亳州市防雷安全公告”,督促各相关单位落实防雷安全责任;10月份,以亳州市防雷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名义印发《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报送防雷安全工作总结的通知》,15个部门上报了工作总结。认真开展升放气球资质单位专项检查,对施放气球活动不定期巡查,督促升放气球单位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提升安全经营能力。7月份,配合市政府完成对2006年以来出台的气象相关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全年制定规范性文件2件,印发了亳州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二)加强执法能力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截止2021年底,全市气象部门共有执法人员32人,占在编人员的54%,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制定印发《亳州市气象局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调整气象行政执法队伍和工作职责的通知》(亳气办发〔2021〕14号)。2021年7月15日,市气象局共8人参加市直单位行政执法人员通用法律知识教育培训。三县气象局也分别开展了“行政执法”专题讲座或培训活动。

年初,制定了《2021年度气象行政执法检查工作计划的通知》(亳气办发〔2021〕6号),动态调整监管对象名录清单。全年共开展23次执法检查活动,部门联合检查10次,双随机检查16次,督促27家隐患单位完成隐患整改。

(三)严格执行“三项制度”。一是严格执行执法公示制度。按照要求主动及时公开行政执法主体、人员、职责、权限、依据、程序、救济渠道、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自由裁量基准等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公示执法决定和行政许可信息。二是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市县气象部门开展执法检查过程中,统一执法文书和检查表,关键节点全部留存影(音)像资料,及时将执法相关信息录入安徽省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全国防雷减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系统。三是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市局法规科和县局主要负责人承担法制审核具体工作,对案情复杂、专业性较强的案件,审核机构或审核人及时征求法律顾问意见,促进行政执法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四)做好气象行政审批工作。组织开展新修订中国气象局令的集中学习,按照要求,将升放气球资质许可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到县(区)局,调整升放气球活动审批条件。对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多次进行调整,常用行政许可事项承诺办结时间缩短至1个工作日,进一步提高审批办理效率。2个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全年行政许可共计37件,其中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验收33件,升放气球资质许可1件,升放气球活动3件,所有办件均通过线上办理,平均办结时间不足1个工作日。

(五)认真开展政务公开工作。2021年,市气象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政务公开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对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格落实“谁发文、谁解读”的工作要求开展“政策解读”工作,对《亳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进行解读。全年政务信息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准确、及时公布信息。按照市信用办要求,通过“信用亳州”等网站及时填报行政许可信息和行政处罚信息。通过亳州统一政府热线服务平台,及时回复市民咨询。亳州市气象局机关党支部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做好党务公开工作。

(六)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不断提升依法决策水平。市气象局聘请安徽王善利律师事务所马桂玲律师为市气象局法律顾问,充分发挥法律顾问法律咨询、论证、审核、把关作用,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重大决策、项目招标采购、法治宣传等方面征求法律顾问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

(七)加强气象标准化建设。2021年,市气象局将《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炮弹、火箭弹残骸坠落现场技术调查》《气象灾害预警等级 第1部分:暴雨》《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地面》《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编制规范》4项标准列为重点运用标准,市县气象局根据工作需要分别召开了标准培训宣贯会议,共撰写了标准运用报告4篇。全市4篇论文参加首届长三角气象标准化论坛论文交流。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参与制定的《城市轨道交通防雷技术规范》(QX/T 615-2021)已于2021年5月发布实施。2021年上下半年,市气象局根据标准实际运用情况,两次动态调整了标准执行清单并及时公布。

(八)内外兼顾,提升法治宣传实效。年初,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亳州市气象局2021年法治宣传教育实施方案》(亳气办函〔2021〕5号),并按计划认真开展学习宣传工作。一是广泛开展气象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利用3.23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科技宣传周、12.4国家宪法日等活动,通过集中宣传、微博、微信、“七进”活动等形式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扩大气象法律法规的覆盖面,增强市民法律意识,为气象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二是深入开展干部职工法治宣传教育。制定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计划和普法责任清单。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党内法规、安全生产法、气象相关“一法三条例”及其相配套法规规章的学习,组织开展宪法、民法典、法律援助法、气象法律等知识测试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气象干部职工自觉学法用法的意识,提高依法处理工作事务的能力。组织副科以上干部参加网上旁听庭审1次,通过党组中心组(扩大)会议、党小组会议等形式学习《民法典》《安全生产法》。三是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组织开展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和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企业培训。执法人员通过发放宣传页和“以案释法”案例等方式向企业开展针对性普法宣传,提高群众对气象相关法律的认知,增强企业遵守、守法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市气象局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结合省气象局、亳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分解法治政府建设任务。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党组带头学习《安全生产法》和气象相关法律法规,参加宪法、民法典、法律援助法等法律知识考试。全局职工通过多种途径多次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整体法治意识。主要负责人将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

四、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工作需加强。地方气象立法尚未取得进展,地方气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备。历年来,亳州市气象部门规范性文件制定数量较少,经验不足,需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细化管理。

(二)依法行政工作需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面对疑难复杂案件缺乏办理经验,在执法过程中相对人不配合等执法博弈时往往有一定畏难情绪。执法文书制作能力不高,对照地方案卷评查标准存在很大差距。随着“放管服”的不断深入,依法行政工作面临新形势,需要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能力。

五、2022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补差补缺,坚决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二)依法履职,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依法履行社会治理职责,加强重点企业监管“线上+线下”相结合,落实各类监管举措,提高监管效率;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落实各项改革举措;进一步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增强信用监管能力。

(三)进一步做好法治宣传工作。一是结合单位工作安排,在不同时间节点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注重针对性和宣传效果。二是创新法治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平台开展法治宣传工作,扩大法律法规覆盖面和知晓率,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