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

您现在位置 : 网站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数说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时间:2022-10-02 07:55 来源:亳州晚报 浏览:
【字体大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化解内外风险挑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真抓实干、砥砺前行,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高质量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显著提高,为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发展基础支撑有力

经济总量连跨新台阶。十年来,全市生产总值(GDP)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2021年实现1972.7亿元,是2012年的2.4倍,连续跨越11个百亿台阶,由全省第11位升至第9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于全国、全省,领跑皖北,年均增长8.6%,分别快于全国和全省2.0和0.5个百分点,居皖北六市第1位。人均GDP由2012年的16724元提高到2021年的39509元,年均提高2532元;年均增长8.2%,分别快于全国和全省2.1和0.4个百分点。

财政金融实力大幅提升。十年来,全市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促进金融业与经济互动双赢,金融行业实现稳健运行,为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3亿元,比2012年增加92.6亿元,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长12.7%,快于全省5.0个百分点;202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847.5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2034.4亿元,是2012年的3.5倍,年均增长14.9%,快于全省2.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742.9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2315.7亿元,是2012年的6.4倍,年均增长23.0%,快于全省7.8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聚焦精准、咬紧牙关,一以贯之、尽锐出战,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市2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三县一区全部脱贫摘帽,其中谯城区、蒙城县为全省首批摘帽县区,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累计减贫54.8万人。“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累计发放教育扶贫资助资金27.3亿元,资助19.2万人次,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健康脱贫“351”“180”政策惠及906.0万人次,综合补偿比91.6%;完成危房改造8.1万户,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08处,545.6万农村居民实现安全饮水。

经济结构升级优化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十年来,全市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3.8:34.5:51.7,与2012年的21.3:37.9:40.8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7.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0.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逐步向三产转移,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比重快速提升,居于主导地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十年来,全市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六个一”工程,农业经济发展良好,综合水平进一步提升。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7.8亿元,比2012年末的317.8亿元净增180.0亿元,年均增长4.8%。2021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30.1万千瓦,年均增长1.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6%,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全市“三品一标”认证总数691个、认证个数居全省前列。

全市粮食总产量保持持续稳定,并成为全省第一个整建制小麦亩产“千斤市”和粮食生产“吨粮市”,粮食总产量由2012年的453.3万吨提高到2021年的514.6万吨,稳居全省第2位,年均提高6.8万吨。涡阳县、利辛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和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

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效果显著。十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进入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工业企业由“小而散”向“大而优”转变,结构优化转型、新动能加快孕育,为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使得工业经济总体得到长足发展。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5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快于全省1.1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54家,是2012年末的1.8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8.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个百分点。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8%,快于规模工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2021年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9.4%,较2012年末提升3.6个百分点。

“两大引擎”优化升级。十年来,投资、消费“两大引擎”优化升级,拉动经济的作用明显,经济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投资结构优化趋势明显。十年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9%,快于全省1.9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投资的比重看,第三产业投资比重逐渐增加,由2012年的53.9%提高到2021年的75.2%,投资结构比例由2012年的2.5:43.6:53.9调整为2021年的3.3:21.5:75.2。装备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12年的6.5%提高到2021年的10.0%。

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十年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1%,快于全省0.7个百分点。按经营地统计,2021年,全市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912.7亿元,是2012年的3.1倍,年均增长13.4%;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77.4亿元,是2012年的2.8倍,年均增长12.1%。2021年,全市限额以上大类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服装鞋帽和日用品等(即吃、穿、用三大类)基本生活类零售额合计占比为22.5%,比2012年的27.9%下降5.4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末,全市电商网点774个,培育电商示范镇8个、电商示范村31个、网销额超1000万元的电商龙头企业10家。

居民收支稳步增加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十年来,全市牢牢坚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紧紧围绕“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市居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优化,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升。十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1%,并于2016年突破万元大关,2018年提前完成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工作目标。2021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9元,是2012年的2.4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19元,是2012年的2.1倍,同比增长9.3%,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十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2年的2.51降至2021年的2.23,收入差距低于全省。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77508元,是2012年的2.1倍,增加了40426元,年均增长8.5%。

居民消费能力显著增强。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974元,比2012年末增加7422元,年均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918元,比2012年末增加11037元,年均增长7.1%。食品烟酒、衣着、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等基础消费占个人消费总额比重有所下降,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居住等升级消费占比进一步增加。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较2012年末增加了10.8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较2012年末增加了29.8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十年来,全市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方面投入,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解决人民工作生活后顾之忧。2021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0.5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35.1万人,年均增长14.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2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11.4万人,年均增长5.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3.0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19.4万人,年均增长10.4%;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8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4.3万人,年均增长2.8%;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598.2万余人,参保率达99%以上。2021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3.7万张,比2012年末增加1.9万张,年均增长8.3%。在全省率先出台乡村振兴医保政策,回归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常态化保障,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

城乡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十年来,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43平方公里扩大到118平方公里,增加了1.7倍。全市常住人口由484万人增加到498.6万人,城镇化率由32.2%提高到43.2%,朝着百万人口大城市目标快速推进。城市承载力大幅提升,2021年末市中心城区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43公里,实有城市道路面积1697万平方米,公共供水管道长度1214公里,公共供水综合生产能力31万立方米/日,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绿化覆盖面积4698公顷。高铁新城、涡北新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看海”问题基本解决,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461公里、农村公路1万公里,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组组通硬化路,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美丽镇村展现新姿。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水利薄弱环节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改厕34.2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获批省级特色小镇5个,新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355个,人工造林37万亩,实现动力电“村村通”。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民生福祉显著增强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十年来,亳州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民美好生活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民生保障支出再上新台阶。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7.4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200.1亿元,年均增长8.8%。民生支出321.1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173.9亿元,年均增长9.1%,民生支出占比达85.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实现支出62.0亿元,年均增长11.4%;教育支出77.2亿元,年均增长7.3%;卫生健康支出55.8亿元,年均增长10.3%;节能环保支出7.0亿元,年均增长12.1%。

交通运输邮电业成绩突出。2021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8434公里,比2012年末增加7591公里,十年来年均增长6.1%,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20公里,比2012年末增加105公里,年均增长4.5%,客货运的周转便捷度大幅提升。民用汽车拥有76.1万辆,比2012年末增加50.1万辆,年均增长12.7%,其中私人汽车拥有66.3万辆,比2012年末增加44.9万辆,年均增长13.4%,市民出行的舒适性进一步提升。

2021年,全市邮电业务收入49.5亿元,与2012年末相比增加28.2亿元,十年来年均增长9.8%。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455.4万户,比2012年末增加229.1万户,十年来年均增长8.1%;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70.3万户,比2012年末增加147.5万户,十年来年均增长25.0%。

教体文卫事业快速发展。十年来,财政累计投入891.7亿元,推动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实现了根本性提升。亳州师专成功升格为亳州学院,结束了我市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实现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双减”政策有序落实,义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突破1万人。2021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368所、专任教师6.7万人、在校学生118.0万人,分别是2012年末的1.2倍、1.5倍、1.2倍。建设乡村智慧学校323所,并与省智慧学校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

健康亳州扎实推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三年提升、两年巩固”行动稳步实施,“北华佗”中医药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2021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8万张、执业(助理)医师1.2万人、注册护士1.4万人,分别是2012年末的2.2倍、2.9倍、3.2倍。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共有公共文化场馆14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9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38个、覆盖率99.5%,乡镇文化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277个,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村级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一组组数据,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亳州骄人的成绩,饱含了亳州人民奋力拼搏的汗水和足迹。站在党的二十大召开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抢抓高质量发展机遇,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大力建设“一都一区一基地、一城一市一中心”,坚持“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用新的奋斗去开启新的征程,努力开拓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之路,奋力谱写亳州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段辰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