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

您现在位置 : 网站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亳州:推进新基建,让生活更美好

发布时间:2021-06-19 07:19 来源:亳州晚报 浏览:
【字体大小:

基础设施被认为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然而还有一系列需要提升的空间。“十四五”期间,我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计划,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让城乡协调发展实现新的更大优化。

《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推进一批交通、能源、水利、农村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城镇化空间布局、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市中心城区建成充电桩22642个

构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建设数字亳州,我市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加快实施《亳州市中心城区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0年)》,优先实现城市建成区、开发园区、热点区域以及重点企业全覆盖,计划到2025年,全市建成5G基站6500个以上。谋划5G应用示范园区建设,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与云资源深度对接。统筹推进物联网建设,支持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持续推进视频数据平台升级改造、补盲建设和社会资源接入,推进城镇地区高速光纤网络全覆盖,推动宽带乡村建设,实现农村地区光纤网络覆盖。力争到2025年,物联网实现市主城区深度覆盖、县城城区全面覆盖,光纤宽带用户占比达98%以上。

我市将推动市中心城区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施建设。围绕住宅小区、公交枢纽站、停保场、首末站、出租车充换电站等重点区域,结合实际需求,统筹推进公交车、私人乘用车、环卫车、物流车等专用充电桩和出租车、环卫车、物流车、私人乘用车等公用充电桩建设。到2025年,市中心城区建成公交充换电站23座,社会公共充换电站7座,出租车公用充电站1座;建成充电桩22642个,其中,直流桩3895个,交流桩18747个。

以“城市大脑”建设为载体,我市将统筹推进数字亳州建设,力争到2025年,5G网络实现市域全覆盖,政务数据汇集率达100%,社会、经济数据汇集率超过90%。计划到2025年,“城市大脑”城市管理、应急管理应用场景成效明显,全市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升,救灾减灾能力大幅增强,市场监管更加智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

此外还将优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聚焦智慧医疗健康、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社保、智慧文旅五大领域,到2025年,全市智慧养老机构发展到30家,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全面开展智慧医院创建,建成全市统一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和教育管理系统,智慧社保体系更加完善,社保卡实现应发尽发。

建成阜淮城际铁路亳州段

“十三五”期间,我市花大力气解决走出去问题,构建16个综合客运枢纽,亳州进入高铁时代,亳州机场建设稳步推进……在“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计划投资526.6亿元,继续建设好走出去工程,积极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公路建设方面,我市将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以及省市县、县乡村公路畅通工程建设,提高承载力和路网服务水平。建成亳州-蒙城高速公路、机场快速通道,加快建设绕城高速公路,推进徐淮阜高速公路亳州段、利辛北至亳蒙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县县通一级公路、县城通高速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0%以上,配套实施一批国省干线服务区项目。实施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推进县乡公路提质改造、建制村通双车道建设,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连接城乡、安全畅通、服务优质、绿色经济的农村公路网络。

在铁路建设方面,我市将加强与国家和长三角区域相关规划衔接,加快建设涉亳城际铁路和普通铁路。建成阜阳-蒙城-淮北城际铁路(亳州段),积极推进亳州-蒙城(蚌埠)城际铁路、三洋铁路建设,深化亳州-许昌城际铁路前期研究。实施涡阳站、利辛西潘楼站改扩建以及亳州火车站货场搬迁项目。

在机场建设方面,我市将建成亳州机场,建设空港产业园,谋划发展飞机维修、空港物流、航空培训等临空经济。推进蒙城、利辛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灾备、紧急救援、旅游出行等需求。

在港口航道建设方面,我市将加快建设涡河航道戴桥至大寺闸段、大寺闸至界沟段整治工程以及涡河大寺、涡阳复线船闸,提升涡河航道等级,全力提升水运通江达海水平。创新“互联网+航道”模式,加快航道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进出港道路,促进港口与其他运输方式平顺衔接,提升水运能力。

此外,我市还将加快场站建设,加快建设蒙城县综合客运枢纽站及城乡公交换乘点项目,建成利辛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完成11个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逐步形成客运“零距离换乘”的运输站场体系。

加快亳州至太和天然气管道延伸线建设

“十四五”期间,我市提出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煤炭工业转型升级,计划投资176.3亿元,在全市推进风电、动力电池、热电等项目的建设,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我市将对这些可再生能源进行开发,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秸秆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推动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到2025年,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总装机容量分别达150万千瓦、150万千瓦、25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达到20%以上。

根据《纲要》,我市将加大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农村电网提档升级。因地制宜推动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直接购电。此外,以增强油气供应能力为目标,推动电力、煤炭、天然气等能源领域的基础装备改造升级。强化跨区域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亳州至太和天然气管道延伸线和亳州油库等项目建设进度,实施新一轮天然气管网设施建设工程,继续推进天然气“镇镇通”。

我市还将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煤炭产能、实物储备能力和通道运力建设,融入长三角煤炭交易中心和煤炭产供储销体系。计划到2025年,全市煤炭产能稳定在1300万吨/年左右。建设智能化示范煤矿,开展采掘工作面智能化升级改造、高劳动强度及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建设煤矿数据中心以及5G入井,打造煤矿风险预警和防控平台。推行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推动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

市级防洪标准要达到百年一遇

“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投资290.96亿元推进一批水利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有序推进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将提高防洪排涝标准,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病险涵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到2025年,市级(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30-50年一遇,县城及建制镇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主要支流保护区、中小河流保护区防洪标准总体达到20年一遇。

加快引江济淮亳州段二期工程建设,确保“十四五”期间喝上“长江水”。实施农村灌溉水源保障工程建设,农业灌溉保障率达到75%以上。计划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1.35亿立方米以内,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集中供水普及率达97%。

推进水生态治理修复和保护工程建设,推进涡河、茨淮新河、西淝河等流域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建设,改善沿岸水生态、水景观。

进行智慧水利及行业监管能力建设,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快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水利工作深度融合,实现水利信息采集、输送、存储、处理和服务现代化,提升水利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200个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以市中心城区、三县县城、农村集镇、美丽乡村为主体的总体空间格局,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根据《纲要》,我市将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编制实施市县乡三级三类空间规划,构建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按照市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优化重大基础设施特别是新型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教育医疗资源等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

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市中心城区新城区建设、老城区改造,培育建设省际毗邻区域物流集散和配送中心、健康医疗中心、文化科教中心以及商务服务中心。推动县城建成中等规模城市,加快建设农村集镇,持续打造美丽乡村,计划到2025年,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200个、美丽乡村自然村庄2000个。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计划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计划投资352亿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力争到2025年,3个县(区)进入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类考核前列。

“十四五”期间,我市还将持续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纲要》明确,我市将进一步改善老旧居住区人居环境,到2025年全市完成234个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强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坚持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采取河道疏通,建设雨水花园、旱塘等设施,增强城市“海绵”功能,计划到202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4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推进城市公园、游园建设,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绿地系统,构建“10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计划到2025年,市中心城区建成区与三县县城建成区绿地率分别达36%、35%,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9%、38%,建成8个城市公园、30个街头游园;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计划到2025年,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实现全覆盖;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记者 曾莹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