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博sunbet官网,申博信用网

归档日期:2021-08
归档日期:2021-08-21
亳州:让贫困户看病“底气十足”
浏览次数:1349亳州晚报发布时间:2019-09-28 07:18
文字大小:

曾几何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农村是绕不开的难题,“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成了我市部分农村地区村民常挂嘴边的口头禅。

2006年起,我市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2015年底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脱贫兜底实行“351”“180”健康脱贫兜底政策,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政策越来越完善。

近几年来,从不敢看病到主动寻医问药,农民尤其是贫困人口看病的底气十足,“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已经消失了,及时就诊入院治疗成为常态化,农村居民的健康得到了很好的呵护。

被“医保”挽救的生活

“从今年正月到现在,我住了三次镇卫生院、一次市医院、一次市中医院,只花一千多块钱,医保报销一部分,村里还给我900块钱的医疗补助,这样算下来,我自己没花钱。”9月6日早上,正在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的赵启宣高兴地说。

65岁的赵启宣是谯城区牛集镇大权村的五保户,正月初三查出脑梗,多次到医院诊疗,目前恢复情况良好,“不仅看病自己花不到钱,村里还安排我担任村里的护塘员和防火员,每个月有500块钱的收入,我很知足。”

据市中医院脑病科护士长董红梅介绍,目前脑病科有57名患者,其中贫困人口有5名,贫困人口在科室住院的占比中逐年下降,“医疗扶贫政策刚出来时,贫困户看病的积极性非常高,现在他们都能理性对待了,盲目看病的患者少了。”

2018年农历2月份,谯城区双沟镇王各村支庙自然村的77岁的支振环,因患有股骨头坏死在华佗中医院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后需要坚持服药缓解疼痛。78岁的冯兴志成了老伴支振环的“家庭医生”,耐心地介绍缓解腿疼药的吃法。

为支振环做手术,冯兴志顶了很大的压力,身边的亲戚朋友多次委婉地告诫她这么大的年纪了何必再花那么多钱治那个病呢,万一出不了手术室怎么办?不过,面对老伴日益加重的病情,最后连路都不能走了,冯兴志偷偷带着老伴去了医院。

去之前,冯兴志特意给村干部打了电话,询问看病要花多少钱。村干部明确地告诉她,贫困户在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病最高封顶5000元,市中医院的封顶是3000元。最后,冯兴志选择了去市中医院为老伴做手术。

不过,虽然有了村干部的“保证”,但冯兴志到了医院心中还是很忐忑,反复和医生确认之后决定给老伴做置换手术。让冯兴志没想到的是,贫困户看病连住院费都不用预缴。出院时,听到工作人员让他只缴3000元的费用时,冯兴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现在农村人看病真是越来越便宜了。”原来,2016年农历2月份,冯兴志因结肠癌到市人民医院南院做手术,前后花了六万多,新农合报销了一半多。手术不久,冯兴志一家就被评为贫困户,看病支出更少了,比如以前做一次癌细胞化验需要130元,现在只要9元钱。

如今,冯兴志和支振环不仅没被疾病拖垮,反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老两口每天开开心心。不仅如此,冯兴志还当上了村里的“护河员”,每月有500元的工资收入。

治好病生活才有希望

王各村大王自然村33岁的孙恒侠对生活有着比别人更深刻的感悟。2016年6月3日,一岁零两个月的女儿因病毒性脑炎在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接受手术。医生告诉她,虽然可以做手术但她女儿很有可能成为植物人。

孙恒侠没想到病毒性脑炎居然要花费几十万,病毒性脑炎后续需要长期的治疗,电疗、运动、针灸、手功能恢复,都是不小的支出。不过好在有新农合,大大减轻了一家人的负担。

按照医嘱,孙恒侠每两个月带女儿去一次省立儿童医院,每次需要自费6500元,2017年7月成为贫困户后自费部分降到2000元左右,2018年9月被评为低保户后自费部分最终降到八九百元。不断减少的医疗支出让她在支持女儿对抗病魔的斗争中有了胜利的信心。

孙恒侠不是个例,过去的农村地区,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很多。为了解决农村医疗难题,2006年,我市启动新农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新农合不仅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还挽救了无数个家庭。

新农合之后,政府又推出了针对贫困人口的“351”“180”等医疗扶贫政策,让数以万计的贫困户摆脱了疾病的困扰。一系列医疗扶贫保障政策的出台,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生命权的尊重,为千家万户带来了新生和希望。

最让孙恒侠感到开心的是,每一次治疗都能看到新的进展,女儿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孙恒侠高兴地说,女儿的思维能力与正常的同龄小孩相差无几,2018年已经进入幼儿园学习了,因为右手还没完全恢复,她正在鼓励女儿用左手写字,以后再更正。

看着熟睡的女儿,孙恒侠满脸慈爱,从接受不了突如其来的疾病到收获正在康复的宝贝女儿,她的家庭再次充满欢笑和快乐。

王各村村民李井玉是一名高血压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血压药物,每个月的药费100元左右,政府每个月向他提供了五六十块钱的药物。李井玉笑着说,如果十几年前农村就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他的半身不遂可能会康复得更好。

日益牢固的健康防线

朱海峰是谯城区教育局驻王各村扶贫队副队长,一年多的扶贫经历让他对农村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农村修上水泥路,房子建得也很气派,村民生活也富足了,但农村的医疗变化是最大的。现在村民争相去医院体检,得了疾病也敢去医院治疗了。

贫困人口是医疗扶贫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据市医保局介绍,目前我市贫困人口除了享受城乡医保政策外,还享受健康脱贫兜底“351”“180”和医疗救助政策,确保了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好病、看得上病。

据市医保局统计,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351”)方面,2015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323020人,累计受益846102人次,其中兜底12611人次。贫困人口医疗总费用47566.66万元,兜底资金累计支付1031.48万元,贫困人口个人自付费用5664.62万元,累计报补41902.04万元,实际报销比例88.09%。贫困人口慢性病补充医疗保障(‘180’)方面,待遇享受473200人次,贫困人口慢性病总费用14337.4万元,慢性病综合医保报销费用10062.25万元,“180”补充保障资金支付金额3390.96万元。

贫困人口是获得医疗救助最多的群体。医疗救助资助参保人数430197人,其中资助2015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人数327001人,资助参保金额9467.82万元,其中资助2015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金额7194.03万元。

不仅贫困户,普通群众也是日益完善的医疗保障受益者。2018年,全市参合(新农合)561.34万人,参合率105.52%,补偿1439.43万人次,住院实际补偿比70.69%,次均住院费用5394元,住院率12.67%,补偿基金支出352700万元,当年基金支出率93.78%。在新农合基金可承受前提下,提高大病保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保障水平;大病保险支付比例达到50%以上,补偿105428人次,补偿金额28278万元。

“医疗扶贫政策推开时,我们担心免交住院押金可能出现逃费的现象,但实际运转后发现,很少有贫困户不缴费。”市中医院医保科工作人员董坡介绍说,医疗扶贫保障政策实行几年来,已经形成了政府、医院、贫困人口多方受益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记者 李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